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主持人 趙志彬
一. 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提出了“核心素養”這一重要概念,具體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其中的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達的水平和特點。
語言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英語教育界人士廣泛認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很多活動能夠促進學習者思維能力的發展。閱讀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課型,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最重要的方面。閱讀的過程需要借助一種工具或者方法來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閱讀的高階思維能力。這種工具或者方法既可以提高閱讀中自主學習和主動思維的能力。本研究試圖把思維導圖作為這一工具和方法引進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來。對于教師而言,本研究試圖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幫助他們建立生動的、有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學生而言,本研究試圖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空間智力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從為高中師生提供一個有效的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的角度來看,本研究具備了實際應用價值。
此外,本研究還將對省內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作出一定補充。雖然思維導圖己經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并得到深入研究,但是在省內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對把思維導圖引入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上的研究數量還不多,因此本研究試圖為思維導圖的運用研究提供一些基礎數據,從而給后面的研究者做出一些借鑒工作,因此本研究也具有理論上的意義。
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及本課題的創新程度:
思維導圖在國內的研究起步較晚,上世紀末,思維導圖主要用于企業方案策劃等方面。在教學中研究使用思維導圖的較早的人有陸志堅,齊偉,趙國慶等,但大多將思維導圖用于物理、生物、化學等學科研究居多,而用于英語學科研究的較少。
近十幾年國內很多專家學者對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大量研究,在此期間出現了大量的研究論文論著,很多成果被運用到實際英語教育中。與此同時,國內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目前也存在不少問題值得反思:第一,研究課題內容分布不均。有些研究領域重復過多,研究心理語言學、語篇教學的課題比較多。第二,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國內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以非實證性研究方法為主,實證性研究所占比例相當低。第三,研究的效度不高。對英語閱讀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至今并未提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來適合我國廣大地區的英語教育。
通過對思維導圖和閱讀的文獻研究,可以發現:國外對思維導圖的研究開展較早,研究內容滲透到多方面,然而把思維導圖運用到閱讀教學中的研究,尤其是在省內,目前統計看來還是比較少,其中研究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的就更少。本研究嘗試把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去,旨在探索思維導圖能否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師生交流,促進學生英語中思維能力的提升,使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找到落地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研究是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
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
研究內容
1.研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英語閱讀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
2.研究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及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3.實施問卷調查和實驗研究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分析和總結數據。
研究目標:
基本目標:促進閱讀課堂學習方式多樣化,增進學生閱讀課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英語閱讀課上的參與感,從而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外顯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能力,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思維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塑造學生自信、堅強和樂觀向上的性格品質,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適應社會的品質。
最終目標:為高中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新的、有效的英語閱讀教與學的工具,一種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通過探索把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使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所要求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學習能力尤其是思維品質能夠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找到落地點。
研究思路:
本研究將從高中英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理論研究,闡述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政策依據和理論基礎;通過實證研究探索出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以及具有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的成果。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研究法、實驗測試研究法。研究將分四個階段進行:準備階段--課題選題,課題申請立項,課題研究的開題論證、實施方案。分析階段--分析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確定課題的方向、課題的結構,為課題的深入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實施階段--全面展開對課題的研究,根據研究的需要,科學設計問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選取筆者所在兩個平行班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在研究全過程中收集分析所得數據??偨Y推廣階段—對于研究成果在全校試驗、比較,形成課例,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調試,直至成熟,完成論文及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然后在全校、乃至更廣泛的范圍內推廣。
三.研究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英語課程標準》和《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提出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規依據。該課題的研究以心理學理論(現代腦科學、知識可視化),建構主義理論,閱讀理論,圖式理論為理論依據。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多為十一五,十二五省級市級課題研究人員。曾參與省級立項課題《新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反思性教學的探究與實踐》和市級重點課題《利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資源的實踐研究》等課題的研究,且課題負責人擔任上述兩個課題的主持人,都已圓滿完成,并在校內外取得了良好的反響。課題組成員結合日常的教學實際,對運用思維導圖促進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究與實踐,已積累了一些相關的經驗。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我校圖書館,教師閱覽室文獻資料豐富,高速互聯網接入,現代化研究設備和科研手段齊全,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充備的資料條件。我校與東北師大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經常有專家教授親臨學校指導,亦會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有益的幫助。課題組成員均是高中英語一線中高級教師,英語專業本科學歷,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課題負責人多年從事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和教研組長工作,現為學校課程發展中心副主任,唐山市骨干教師,曾擔任十一五,十二五省級市級課題主持人。課題的研究將以自籌經費形式進行。本校歷來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對此研究經費投入充足,設有教學獎勵基金,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障。課題研究時間: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